记录老兵、记录历史

 

记录老兵、记录历史
田虹
 
口述历史资料采集工作让我第一次接触到抗战老兵这个群体。那一次是去河南,河南志愿者提供了拍摄的老兵口述历史资料,也是那一次在宾馆一口气看完了53位老兵的讲述,听着抗战老兵讲述着70年前的那段经历,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层的了解,有的老兵讲到情深处,潸然泪下,难以想象那段历史,也难以体会他们的眼泪。那时我在想,我们所做的口述历史工作的意义真的很大,我们要将经历过这段历史的老兵影像保存下来,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他们满脸皱纹及微微颤抖的声音,而是他们那鲜活的记忆,他们那悲壮的经历。这里我们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下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国家记忆。
据非官方的统计,全国幸存抗战老兵人数约为两万人,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遍及全国各个地区。从全国抗日战争地区图来看,我们计划采集东北、华北、中原、华东、西南等各地区的抗战老兵口述历史资料,形成覆盖全国的老兵口述系列资料。通过我们自己的力量跑遍全国,对每一位老兵进行口述采访显然是不可能的,资料采集还需要通过各地区的志愿者一起来完成,他们了解老人的情况、了解老人的经历故事。因此,想方设法用微博、微信,“人肉搜索”各地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通过参加民间的一些抗战老兵活动,以及热心的志愿者的介绍,联系到几位志愿者愿意帮助我们进行口述历史的资料采集工作。
从南到北寻访老兵的信息,8月暑气蒸人来到烈日灼灼的南阳,只为找寻抗战老兵的影像;大汗淋淋、气喘如牛般的爬上大连的山丘,只为与前辈共叙抗战期间东北口述采集。老兵们大多生活艰苦,宁海的祝仁波老兵住在一间10平方米小屋内,这间小屋是由公厕改建而来,空间狭小,无法拍摄,因此选择室外拍摄采访后,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喇叭声、小朋友的哭闹声、狗叫声统统成为话外音,这种情况也成为采集老兵口述的常见性问题。
未命名1.JPG
中国远征军是1942年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输血线”而出征滇缅印、抗击日军的英雄部队,这个部队的老兵大多生活在云南省,云南是我们口述采集的重要阵地,联系了大半年、联系了多位志愿者,寻寻觅觅最终找到一位熟知历史、了解老兵、志同道合的人答应帮助我们,云南口述采集的重地守住了。至今为止,我们团队赴江浙、台湾等地拍摄和志愿者帮助拍摄采集,一共采集了约200位老兵的口述资料。
抢救抗战老兵的口述历史是在与时间赛跑。当我们制定完拍摄计划,确认好老人名单后,收到志愿者的消息是有几位老人已经“归队”,每位老兵的讲述都承载着一段历史,老人的过世,就意味着一段历史的消失,当年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大多已离世,而健在的也已是耄耋老人,我们的时间不多了。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兵们带着他们的故事一个个从我们身边离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部亟待挖掘的活着的抗战史。这些老兵,不论是作为八路军、新四军还是作为国民革命军参加抗日,他们都是抵抗外敌、不愿做亡国奴的民族英雄。我们的时间紧迫。
未命名2.JPG
在参与《老兵不死》系列节目策划与创作的过程中发现,虽然他们的记忆会有偏差,虽然他们的描述有时不太确切,可对当年自己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场景却烂熟于心,老兵的讲述是如此真实,如此让人动容。《老兵不死》把历史、知识和情感融为一体,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能从采集的老兵口述历史资料中选取60位抗战老兵,用他们自己的故事给大家讲讲那段应该永远铭记的历史。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老兵王海清说;“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老兵韦炳福说。战争是如此的残酷,老兵的记忆又是如此的真实。抗战老兵赵百廉老人忆起当年时眼噙泪水的说,当年参加许昌保卫战,师长吕公良召集誓师大会,参加宣誓:与许昌城共存亡!当时遭遇敌人重重包围,战斗非常激烈,与鬼子拼刺刀,用仅剩的两颗子弹将鬼子打死。老人右手被日本兵刺伤,至今还留下伤疤。经过大半个世纪时间的冲洗,抗战硝烟早已散去,但那段悲壮的历史犹如老兵身上的伤疤,并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逝。
 未命名3.JPG
虽然作为80后的我们只能从电影电视片中所看到的那血雨腥风、哀鸿遍野的惨烈悲壮画面,从书本上了解抗战时期的艰苦生活。但听老兵们讲述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我还是禁不住会泪流满面。
每个抗日老兵都是英雄。记住国耻国难,记住抗战的惨烈,也记住英雄的血泪。记录老兵,就是记录历史。老兵不死,血火淬炼的抗战精神,永记在我的心中。
 

口述历史工作室

官网微信

口述历史工作室 官网微信
沪ICP备1021885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