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 未曾凋零

 

老兵不死,未曾凋零
马玉娟
 
 
自从知道要做这样一个系列的专题节目之后,我心里其实是既没底又深感责任重大的。“没底”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在历史方面其实是比较欠缺的,作为80后的我离那段抗战其实很遥远,很多知识和信息其实都是通过电视了解的,而对于真正的抗战可以说是知之甚少且可能理解有偏颇。而“责任重大”则是因为,第一我知道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能把这个节目做好是有多重要;第二是从我自己的内心出发:随着近年来很多没有底线的抗日神剧纷纷走上电视屏幕,“手撕鬼子”、“裤裆藏雷”的戏码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吐槽,我觉得作为一名电视人,我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镜头给所有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展现一个真实的历史。
既然要做,那肯定要做到最好。首先要从学习开始,重新查找资料,翻阅正规的书籍,了解一些著名的战役、各个省的作战情况、各种武器的不同作用,甚至中日部队的装备穿着。。。历史不容马虎,不可以让一些细节上的低级错误影响了整个节目的专业性。
在制作这些节目之前,我还很有幸的去到台湾、云南、温州这些地方,亲自拍摄和采访了一些当地老兵。看到他们各个年近百岁却依然动人地讲述着当年参军打仗时的点点滴滴,难免为之动容。他们有些还身体硬朗侃侃而谈,有些虽已经行动不便却仍然慷慨激昂。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对当年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不敢忘,也不能忘。他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从九死一生的鬼门关里走出来活过了新世纪;可他们也是不幸的,他们中有的曾经身负重伤危在旦夕,大多数更是亲眼目睹过至亲的战友从自己身边倒下,背负着这种巨大的战争创伤生活一辈子,相信滋味也并不好受。更何况他们中的许多人在经历了命运的淘沙之后现在过的并不如意。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云南的老兵。97岁老兵朱铭富的一生可谓是历经坎坷。他14岁从江苏去上海谋生,做了一个制鞋学徒,后来他不知不觉地被带走参加集训,成了一名军统特工。参加淞沪会战,围剿过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日军,几次命悬一线。解放后,朱铭富被捕入狱30年,1980年代被释放。此时的朱铭富已经65岁了,曾经的妻子也带着儿子改嫁,朱铭富从此成为了居无定所的孤寡老人。所幸的是老人生性乐观,对自己此生的遭遇并无怨言,在志愿者和政府的帮助下,晚年也算有了一个安生之所。更令人感动的是,当年他服刑时的看守,现在居然无条件担负起了赡养他的义务,每天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这个充满戏剧化的故事我甚至想把它拍成一部纪录片。
未命名1.JPG
我的心灵在采访拍摄及制作的过程中被一次次反复触动着、撞击着,这些鲜活的老人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现在很多年轻人,宁愿花时间精力金钱去追巨星追偶像,电视上更是充斥着泛娱乐化的内容,又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关心这些被历史遗忘的英雄们?所以我们应该去做这件事情,应该用这种最朴实无华的方式去关怀,去记录一些最真实的内容,好让年轻的一辈们听听老一辈的经历,听听他们的感悟,也听听他们的心声!我们需要一个平台让社会去关注他们,铭记他们。
老兵不死,他们也从未凋零,他们应该永远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未命名2.JPG

口述历史工作室

官网微信

口述历史工作室 官网微信
沪ICP备10218859号-3